保形加密(FPE)在对数据进行加密的同时,能够保持原始数据的格式不变,以方便后续对数据的处理和操作。常见的保形加密算法有FF1、FF2和FF3,其中FF1和FF3均以128bit AES为底层算法。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FF3保形加密算法。

FF3保形加密算法简介

FF3保形加密算法是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于2018年发布的。原始FF3算法存在安全漏洞,以于2019年2月更新为FF3-1。

FF3算法以128bit AES为底层算法,经过8轮迭代,通过将明文数据分组并使用可逆的混淆变换,使得密文数据在统计分析上与随机数据类似,从而增加了攻击者破解密码的难度。

FF3算法

FF3保形加密算法的原理

FF3保形加密算法的原理是基于保形变换的思想,将明文数据分成若干组,然后对每一组进行一系列的变换操作,包括置换、代换、异或等,以生成密文数据。

FF3算法的核心是使用Feistel网络结构进行加密和解密操作,通过一系列的变换操作生成密文数据,并使用相同的子密钥和变换操作进行逆变换以恢复原始的明文数据。

FF3保形加密算法的步骤

  1. 数据预处理:首先对输入的明文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填充、重排等操作,以得到长度为固定长度的明文数据。
  2. 子密钥生成:使用子密钥生成算法生成一系列的子密钥,这些子密钥将用于加密和解密过程。
  3. 加密过程:将经过预处理的明文数据分成若干组,每组长度相等。然后,使用Feistel网络结构和保形变换对每一组明文数据进行加密操作,生成密文数据。
  4. 解密过程:使用相同的子密钥和变换操作对密文数据进行逆变换,以恢复原始的明文数据。
  5. 数据后处理:对解密后的数据进行后处理,包括去填充、重排等操作,以得到最终的明文数据。

FF3算法

FF3算法的最小加密长度

FF3算法的最小加密长度是指在进行加密操作时,输入数据的最小长度要求。这个长度要求是为了确保加密后的数据仍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如果输入数据的长度小于最小加密长度,那么加密后的数据可能会暴露出一些原始数据的模式,从而降低了数据的安全性。

FF3算法的最小加密长度的确定是基于密码学的安全性考虑。较短的输入数据长度可能导致加密后的数据存在一些模式,从而被攻击者进行分析和破解。因此,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FF3算法规定了最小加密长度,以确保加密后的数据具有足够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

FF3算法

FF3保形加密算法的优缺点

优点

FF3保形加密算法采用AES算法为底层算法,使得FF3算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强度。并且,FF3算法采用8轮迭代的Feistel网络结构,加密效率较高,适用于大量数据的加密。

缺点

FF3保形加密算法的复杂度较高,需要较多的计算资源和时间来执行加密和解密操作,同时对硬件要求也比较高。并且,FF3算法属于对称加密算法,密钥管理相对较为困难。

免责声明: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