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信息安全,密聊软件开始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这类软件私密性强,“阅后即焚”功能更是深受用户的喜爱。但就在近日,央视《新闻超链接》报道称,密聊软件在保护通讯安全的同时,也为犯罪分子销毁犯罪证据提供了便利。

密聊软件“密”在哪?

根据相关人士介绍,常见的密聊软件有两种模式,一种使用端到端加密技术的信息传递模式,另一种则是通过技术手段将信息存储于国外,这样信息必须通过特定途径才能传递给国内用户。

在我们之前的文章中也了解过端到端加密技术,采用这种加密方式的密聊软件,一般是通过计算机密码学的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使之成为不可识别的乱码,接收方再利用相应的解密算法对数据进行解密,从而还原信息。

如果给这个过程加上时间限制,让接收方获取数据后不能及时储存,就出现了所谓的“阅后即焚”。当然也存在一些假的“阅后即焚”,信息在阅读之后并没有被销毁掉,而是被存在了网络的某处。比如一些密聊软件会以“阅后即焚”打造一种噱头,但实际上数据并没有被删除,而是被悄悄存储在“云端”。

而另一种方式的信息存储在国外,不法分子有时会使用这种方式规避追踪定位的技术手段。采用这种方式,由于其存储信息并不在国内,即便公安机关追踪到了,也并不能完全确认具体的地理位置。

密聊软件

密聊软件陷阱

由于近年来我国对电信诈骗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很多实施电信诈骗的途径已经被封死,于是犯罪分子便开始寻找更为独立、更为“新颖”,且不容易被第三方监控的方式来实施犯罪,这也是这类密聊软件获得的“灰色机会”。

相关人士表示,诈骗团伙使用密聊软件实施犯罪的几率非常高。他们最常用的手段是劝说受害者下载某个大众所熟知的聊天类APP进行诈骗。犯罪分子通常会先发一个链接,诱导受害者通过链接安装这个被假冒成应用市场中安全软件的“假软件”。而该软件背后实则为特制的密聊APP,其信息不会被任何其他渠道追踪到。

这样就会导致当受害者发现上当受骗,在报警追责时无法取证的情况发生,可能到最后也没办法追回已损失的财产。

密聊软件

未成年人成为首选目标

许多不法分子会在密聊软件上首选未成人进行诈骗,通过花言巧语哄骗未成年人提供个人信息等内容。而未成年人被盯上的原因也很简单:

  • 一方面是因为许多未成年人可能在青春期时,会想方设法躲避父母的“监督”,寻找更不常规、更隐蔽的方式与人沟通。这为密聊软件的侵入提供了可乘之机;
  • 另一个原因则是未成年人涉世未深,对一些人防备心比较浅,对法律界限也不了解。其实,很多学生并非主动使用密聊软件,而是通过网络上的一些陌生人介绍、劝说、诱导之后使用。

更严重的是,使用密聊软件的未成年人很有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帮凶”,严重的甚至可能会犯下“帮信罪”,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密聊软件


其实,通过正规渠道下载且经过安全检测的密聊软件大多数并不存在问题,问题出在使用这些软件的人身上。专家提醒,未成年人们在日常使用网络时,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言论,下载安装软件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家长也要注意孩子手机中是否有可疑软件,一经发现可疑软件应及时删除。

免责声明: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