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支付宝年度账单、百度、今日头条相继因涉及用户隐私问题陷入舆论漩涡而被工信部约谈后,引发了社会对使用手机APP时存储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讨论。

微信聊天、淘宝购物、百度地图导航……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在享受网络产品和服务带来便利的同时,自己的个人信息也在不知不觉中被过度收集……

提高警惕!手机APP正在越界索取你的个人信息

事实上,通过越界索权获取用户个人信息的手机APP不在少数。打开手机中的应用商店,随机搜索几款软件,绝大部分软件都要求用户开放存储、位置信息、电话等权限,还有要求开通访问通讯录的权限。很多“手机控”在下载APP时,或许并没有阅读或者读懂这些软件中的隐私条款,也不清楚软件是如何收集、使用、转让用户个人信息的,便直接同意安装。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APP便会完成访问通讯录、读取通话记录、读取短信记录、读取位置信息、监听手机通话等一系列行为,一不留神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就泄露了。

提高警惕!手机APP正在越界索取你的个人信息

“对手机APP用户来说,个人隐私条款是用户了解企业如何收集个人信息的一个主要窗口,同时也是用户行使个人信息控制权的一个主渠道。”近年来,网络运营者对个人信息的过度收集、隐秘收集、诱骗收集以及“一揽子协议”强迫用户同意霸王条款等,时常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滥用以及非法交易等事件发生,对公民合法权益造成侵害。

对此,安全专家建议,在下载和使用应用软件时应提高警惕,在安装时尽量关闭重要的隐私权限,待后续使用过程中再根据需要开启,当使用中涉及财产操作时尤其要小心谨慎,防范可能出现的网络诈骗。

事实上,对于手机APP过度索取用户个人信息的行为,相关部门早有规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就指出,未向用户明示并经用户同意,不得开启收集地理位置、读取通讯录、使用摄像头、启用录音等功能。”闫博称,去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在总则、附则外有10余处内容直接涉及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条款,对严防个人信息泄露、滥用以及层出不穷的新型网络诈骗犯罪作出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