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年末,我国第一张“刷脸身份证”正式宣告诞生!

12月25日,广州南沙警方签发了全国第一张身份证网上凭证(简称“网证”),用户通过名为“微警认证”的 APP 或“网证CTID”微信小程序进行注册验证成功后,就能让躺在手机中的“网证”拥有与实体身份证一样的功能,住酒店、寄快递、坐飞机……挥挥手机刷个脸就可以证明“我是我”。众多媒体感叹这是“刷脸”技术最接地气的一次应用。

微信身份证诞生与实体身份证验证有何区别?安全吗?

与实体身份证验证有何区别?安全吗?

既然住酒店、坐飞机都要进行“刷脸”验证,那用户的相关信息会不会在认证过程中被泄露?

警方的回应,“网证”生成过程十分安全,不会留存任何信息,且“网证”信息与人脸、指纹、身份证芯片绑定,几乎不可能被仿冒。“刷脸身份证”没有存储功能,它只具备认证功能,扫码认证只是一个比对的过程,看不到出生年月和户口地址等信息。

此外,从技术上来讲,电子身份证的识别率更高,人眼识别比对的误判率最高可达15%,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的系统的识别比对误判率仅为0.0001%(百万分之一),人脸的正常老化、毛发眼镜遮挡等问题都能被人工智能系统正确判别,其实,我们坐飞机过安检时已经在用人脸识别这项技术了。

“网证”未来将侧重技术落地和业务应用

值得关注的是, OIDAA 联盟旗下的组织所拥有的数据,基本上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此次发起“网证”的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外,OIDAA里还包括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银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人保、中国平安、阿里巴巴、腾讯、联想、浪潮、蚂蚁金服等80余家会员,覆盖电子政务、金融、终端设备、芯片等多个领域。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于锐在接受移动支付网的采访时曾透露,目前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服务平台认证数据量已接近3亿,日认证次数超过 40 万次,年认证次数超过 5000 万。公安部将在2017年年内完成全国居民身份认证信息的数据汇集,在数据汇集完成之后,2018年将更多地侧重于技术落地和业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