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作弊,这是从古至今都存在的一个问题,从夹带、抄袭发展到利用手机等无线通信设备传递答案,甚至利用数码合成手段制作假证件、雇佣“枪手”冒名顶替等等,严重的影响到了考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对在考试中找抢手替代考试这种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替考现象,还没有有效的办法从根本上杜绝。

指纹识别加密技术在考试管理中的应用

从某种意义可以说,“替考”使考试的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用什么办法遏制“替考”现象,严肃考试纪律,成为考试管理者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采用指纹认证、识别技术应该就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指纹识别加密技术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一个领域,是最早通过计算机实现身份识别的手段。它在今天已经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早在公元前7000-6000年,古代的亚述人和中国人就意识到了指纹的特点,并使用指纹作为个人身份的象征。19世纪中叶开始了对指纹在科学意义上的研究,并产生了两个重要的结论:没有任何两个手指指纹的纹线形态一致;指纹纹线的形态终生不变。由于人体的身体特征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人们把目光转向了生物识别技术(Biometric),希望可以籍此技术来应付现行系统安全所面临的的挑战。

要把人体的特证用于身份识别,这些特征必须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研究和经验表明,人的指纹、掌纹、面孔、发音、虹膜、视网膜、骨架等都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的特征,即每个人的这些特征都与别人不同、且终生不变,因此就可以据此识别出人的身份。基于这些特征,人们发展了指纹识别、面部识别、发音识别等多种生物识别技术,目前许多技术都己经成熟并得以应用,其中的指纹识别技术更是生物识别技术的热点。

指纹识别加密技术的发展得益于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快速可靠的算法的研究。尽管指纹只是人体皮肤的一小部分,但用于识别的数据量相当大,对这些数据进行比对也不是简单的相等与不相等的问题,而是使用需要进行大量运算的模糊匹配算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动指纹分类识别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美、日等发达国家先后开始研究自动指纹识别系统(Automated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System简称AFIS),美、日等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科技力量和经济实力,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中处于领先地位,并推出了许多有实用价值的新产品,这些产品在诸如管理、门禁、金融、公安和网络安全等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使用指纹来取代计算机应用程序的密码就是最为典型的实例。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采集图像分辨率越来越高、体积越来越小的指纹图像读取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同时随着计算机电子技术的发展,更为复杂的图像识别算法已经可以在微机,甚至嵌入式计算机上实现。另外,图像匹配算法的可靠性也不断提高,使指纹识别技术己经非常实用。

指纹识别加密技术的应用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验证(Verification)和辨识(Identification)。 验证就是通过把一个现场采集到的指纹与一个己经登记的指纹进行一对一的比对(one-to-one matching),来确认身份的过程。作为验证的前提条件,他或她的指纹必须在指纹库中已经注册。指纹以一定的压缩格式存贮,并与其姓名或其标识(ID,PIN)联系起来。随后在比对现场,先验证其标识,然后,利用系统的指纹与现场采集的指纹比对来证明其标识是合法的。辨识则是把现场采集到的指纹同指纹数据厍中的指纹逐一对比,从中找出与现场指纹相匹配的指纹。这也叫“一对多匹配(one-to-many matching)”。

指纹识别的原理是根据指纹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识别出人的身份。在现代的科学研究领域,指纹的识别属于“模式识别”,是通过指纹提取仪获得指纹图像,通过计算机完成指纹特征的提取,再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指纹识别算法,在短时间内完成身份识别、认证。

近几年来,生物认证作为一门新兴的认证技术和手段日趋成熟,逐步开始进入市场。指纹作为一种重要的人体特征,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唯一性:(人各不同、指指相异),指纹具有很明显的特定性。据指纹学理论,两枚指纹匹配上12个特征的几率为10-50。至今尚找不出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即使是相貌酷似的孪生兄弟姐妹,他们的指纹也各不相同。不仅人与人之间,就是同一个人的十指之间,指纹也有明显的区别。

不变性:(终生基本不变),指纹具有很强的相对稳定性。自胎儿六个月指纹完全形成到人体死亡腐败之前,尽管随着年龄的增大,指纹在外型大小,纹线粗细上会有变化,局部纹线之间也可能出现新的细线特征,但从总体上看,同一指的指纹纹线类型、细节特征的总体布局等始终无明显变化

再生性:只要不伤及真皮,伤愈后,纹线仍能恢复原状;如果伤及真皮,伤愈后形成伤疤。伤疤破坏了纹线,但伤疤本身为指纹增添了新的稳定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