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里面,小编有带领大家了解了神秘的量子技术!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解一下,这个触不可及的量子对我们的生活到底有何影响?

量子通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量子通信卫星的成功发射

8月16日凌晨,中国自主研制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在酒泉顺利发射升空,这颗量子卫星,被正式命名为"墨子"。据悉,这颗量子卫星的寿命为两年时间,将完成四大任务: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实验,星地量子纠缠分发实验和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实验。

其搭载有量子密钥通信机、量子纠缠发射机、量子纠缠源、量子试验控制与处理机等有效载荷,具备两套独立的有效载荷指向机构,通过姿控指向系统协同控制,可与地面上相距千公里量级的两处光学站同时建立量子光链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载荷叫纠缠源,它只有机顶盒的大小,但是作用却非常关键,因为它能够产生纠缠光,而这也是这颗卫星在空中做各种量子实验的一个源头,平时实验室里纠缠源的体积非常巨大,但是,研究人员不仅把它做到了小型化,还通过一系列的创新让它实现了满足这种空间的环境要求,这在国际上是首次实现的。

这意味着世界上将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一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说,墨子最早提出光线沿直线传播,设计了小孔成像实验,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础。

量子通信入驻银行

继量子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后。工商银行等多家银行也率先试用了量子通信加密技术。

观察者网查询发现,去年2月1日工行成功应用量子通信加密技术实现了该行北京分行电子档案信息在同城间的加密传输。作为首批用户之一,工商银行数据中心(北京)网络部总经理任长清曾在接受采访时介绍,现在工行试点的部门,就是通过国盾的量子加密技术,将数据从数据中心传输到同城的另一个机房内。“从理论上讲,通过设备产生量子密钥,再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是不会被窃取的,这对金融数据传输是非常必要的。”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2015年12月18日,中关村软件园科大国盾量子公司北京分部总裁赵勇告诉中科院前副院长杨柏龄说,“我们上海分部同事的工资由交通银行上海分行发放,我们与上海分行正合作采用量子保密通信系统传输财务信息。”

此外,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上海“量子通信产业园”(一期)已在陆家嘴7家金融机构建立量子保密通信网的机房光纤线路,并完成工商银行数据中心(上海)和上海工商银行金桥机房的量子设备调试。同时,全国总控和大数据中心的建设正在实施,项目已产生高速探测器嵌入式控制软件、密钥分发嵌入式控制软件两项软件产品。

量子通信的应用离我们还有多远?

基于个人判断,潘建伟给出了一个量子通信加密技术普及的“时间表”:5年左右很多机要部门开始用,10年左右金融业、银行等大机构开始使用,15年的时间或许走进千家万户。“届时,每个人的家里、手机上或许都会有一个量子加密晶片,银行转款、电子账户等的涉密操作,都不用担心被盗用或者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