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编看到了央视新闻中报道的“网上黑市”,个人信息随意买卖。“大数据时代”、“信息社会”这些词,通常用来描绘现代生活的先进与便利。但在现实中,可能人们首先感到的是威胁。具体是什么情况,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近期,央视记者就发现一些信息贩子在网络上公然叫卖,声称只要提供一个人的手机号码,就能查到其所有私密的个人信息,而且范围覆盖全国。

“网上黑市”一个手机号就能“出卖”你的所有信息

能查询的信息既包括身份户籍、名下资产、开房记录这些传统项目,还包括手机通话记录、名下支付宝账号、滴滴打车记录、网购收货地址等新兴项目。更令人大开眼界的是,只需要手机号还能查询到机主的实时定位。凡是你能想到的个人信息,都在信息贩子的业务清单上。

“网上黑市”一个手机号就能“出卖”你的所有信息

电影里常见的一类镜头是:一个人坐在电脑前,啪啪啪拍打键盘,于是某人的各种信息呈现在屏幕上。在电影里,能做到这一切的要么是顶级黑客,要么是FBI、军情六处这样的情报机构。但是在我们这儿,一个普通人随便上上网,联系两个陌生人,就能拥有这些技能。这不是科幻,而是魔幻。

事实上,由于信息泄露过于普遍,国人已渐渐修炼出虱多不痒的境界。比如买房之后,全世界的装修公司都知道了你的姓名、小区、楼门号,你不胜其烦地挂掉电话,还要礼貌地说一声“不好意思”。这世道,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的人理直气壮,被损害的人还要不好意思。

被泄露的信息精准指向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户籍信息、开房信息对应的是公安部门,通话记录对应的是运营商,网购收货地址对应的是电商,滴滴打车记录就更不用说了。未必所有信息都是相关机构的内部人直接泄露出去的,但这些对应的机构必须负起责任,主动清查信息泄露的渠道。退一步讲,站出来撇清嫌疑也是负责任的,如果提供的说法可信的话,总比默不作声好。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是,央视记者已经报案,但还没有哪家机构主动出来宣称负责。如果媒体一遍又一遍地揭露信息泄露的恐怖现状,换来的不是真正的改变,而是公众忍耐能力的提高,那真是一件可悲的事。

一个手机号就能串起这么多个人信息,其“功劳”当在手机实名制。手机实名制实行当初,是为了防范和打击电信诈骗。但现在的结果是,电信诈骗似乎没有被遏制住,而手机实名制却成了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便利工具,教训是深刻的。

时下,技术力量、资本力量和地方政府都在为大数据而兴奋,大家首先做的都是迅速、大规模地收集信息,却忽略了一项原则:不能保护信息,就没有资格收集信息。自己手上的信息是资源,更是责任。